近年,考虑到工作效率,以及为各层面尤其是基层减压,巡察和审计工作相结合的“巡审联动”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
巡审联动目的就是要实现政治监督与业务监督的深度融合,巡察聚焦党组织职能发挥等政治体检,审计深挖经济决策中的经济与合规问题,二者联动可形成合力,打破监督壁垒。
巡审联动通过共享数据、协同工作,既能避免对被巡审单位重复检查,又能从业务流追溯决策链,精准揭示虚假报销背后的权力寻租、制度漏洞中的责任缺失。这种“政治+经济”双维度监督,既推动问题整改从账面修正向制度重塑深化,又以审计量化损失、巡察定性追责的闭环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助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计划阶段联动细节
1.联合制定"双进驻"计划表。需明确巡察侧重政治体检(如党组织作用发挥),审计聚焦经济体检(如专项资金流向),通过错峰安排谈话、查账等任务,避免同一时间扎堆要求提供重复资料,减轻基层迎检负担。
2.建立"基础数据共享池"。审计应提前梳理被巡审单位近年财务异常指标,巡察同步调取对应时段的干部任免、招标采购等文件,形成数据-决策关联分析框架。
3.统一进点会议程。将巡察的"三个聚焦"监督重点与审计的"预算执行情况"等内容融合宣讲,制作《巡审联合告知书》明确工作流程,减少被巡审单位重复工作成本。
4.设置"双组长"联席会议机制。每周固定时间召开碰头会,对发现的"一把手"工程、专项资金等共性问题进行会商,重大事项须在24小时内沟通处置方案。
5.设计《巡审联动资料需求清单》。合并重复的"三重一大"决策文件类目,明确电子资料需采用PDF格式、按年度分类打包,减少被巡审单位重复整理工作量。
6.制作联合工作证件。正面统一印制"巡审联合监督组"标识,背面注明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办公地点集中设置联合接待窗口,避免多头接待。
二、实施阶段协同细节
7. 审计发现某笔可疑票据后,立即将线索同步至巡察组,巡察组随即调取对应事项的党委会议纪要,核查是否存在"一支笔"审批、规避集体决策等廉政风险。
8. 联合组共同设计复合式谈话提纲,比如,审计重点询问是否存在虚报项目套取资金,巡察同步追问该项目是否经过党组会讨论,实现问题线索交叉验证。
9. 建立证据共享云平台,设置"红黄绿"三级访问权限,审计底稿标注高风险资金异动,巡察底稿标注政治纪律问题,实现双向检索、互相印证。
10. 联合开展现场走访,审计测量工程量的同时,巡察调查是否存在层层转包现象,共同核查项目公示牌上的群众监督电话是否真实有效。
11. 对"小金库"等复杂问题,实行"双组长"会商制,审计追溯资金链条,巡察核查决策痕迹,共同研判是否涉及系统性腐败。
12. 审计延伸调查二级单位时,同步收集干部"八小时外"社交圈信息,巡察重点关注"吃空饷"、违规兼职等作风问题。
13. 建立类似"红黄蓝"分级预警机制,红色预警(如重大经济犯罪)双组联合办案,黄色预警(如制度漏洞)共同制发建议书,蓝色预警(如财务瑕疵)由审计单独处理。
14. 巡察发现制度漏洞后,审计同步测算该漏洞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如某单位未执行招标规定,审计需量化估算溢价成本。
15. 对异议事项实行"背靠背"复核,审计重新计算数据,巡察独立核实程序,确保结果客观公正。
16. 联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时,审计建模筛查"同一IP地址重复报销"等异常,巡察追踪对应事项的决策流程,挖掘数字背后的故事。
17. 巡察发现工程超概算未追责后,审计同步测算超支金额,共同界定"历史原因"与"主观责任"。
18. 审计发现"账外资产"时,巡察追踪资产处置决策过程,核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链条。
19. 建立"双底稿"互认机制,巡察问题底稿需经审计核实数据准确性,审计底稿需经巡察确认问题政治属性。
20. 对共性问题联合起草整改建议时,既列明"建立健全X项制度"的政治要求,又给出"调整会计核算科目"等具体操作路径。
21. 审计关注资金流的同时,巡察追踪审批链上的关键岗位人员,如某笔异常报销需同时核查经办人、审批人的廉政情况。
22. 巡察发现形式主义问题时,审计同步核查会议费、印刷费等异常支出,如某单位频繁召开无实质内容的会议,审计需测算资源浪费金额。
23. 建立"双报告"预沟通机制,审计数据支撑巡察定性判断,如某项目亏损需审计认定是否涉及失职渎职。
24. 对涉及多部门的复杂问题,建立"双牵头人"负责制,审计负责数据穿透,巡察协调政治责任划分。
三、报告阶段融合细节
25. 共同起草"巡审联合发现"章节,用审计数据量化巡察问题,比如,某领导违规决策导致资金损失XX万元。
26. 审计报告中经济责任评价与巡察政治画像相互印证,如,预算执行不严谨,可对应为:财经纪律意识淡薄。
27. 制作典型问题案例时,既呈现审计发现的虚列支出数据,又分析巡察发现的规避监管动机。
28. 巡察报告引用审计数据要注明来源,审计报告也要标注巡察关注点,如,该问题涉及学习XX精神不深入问题。
29. 建立问题整改责任矩阵时,既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又细化财务直接责任,如,党组需修订制度,财务需追回资金。
30. 对需移送事项实行"双组长"签字背书,提高问题线索可信度,如,共同认定某行为是否涉嫌利益输送。
31. 联合起草整改建议书时,既提"加强党的领导"等政治要求,又列完善内控流程等财务规范。
32. 建立"双反馈"机制,审计通报往来款长期挂账等财务问题,巡察点明存在廉政风险等政治影响。
33. 对共性问题制作"整改操作指南",既列"三重一大"制度模板,又算资金审批权限经济账。
四、整改阶段协同细节
34. 联合开展"回头看"时,审计验证账务调整是否到位,巡察检查制度是否"上墙更上心"。
35. 建立整改成效"双评估"指标,既看政治生态是否修复,又要算挽回经济损失金额。
36. 对历史遗留问题实行"双组"会诊,避免简单问责,如,某亏损项目需区分历史责任与现任责任。
37. 审计整改结果作为巡察评估政治生态的重要参考,如,屡审屡犯单位需重点关注一把手动议制度。
38. 巡察发现的虚假整改问题,审计同步追溯财务处理,如,某单位虚假冲销应收账款,需深查资金流向。
39. 建立整改资源共享库,推广优秀案例时,既展示巡察推动建章立制过程,又呈现审计促进资金追回成果。
40. 对屡查屡犯问题,审计建模预警异常数据,巡察重点关注干部调整后的权力运行情况。
41. 年度总结时,双组共同分析体制性障碍,如,工程项目监管漏洞,需从"审批权分配"等机制层面提出建议。
42. 建立成果共享机制,审计报告纳入巡察档案,巡察报告抄送审计部门,为后续监督提供全景画像。
43. 对跨年度整改事项,审计持续跟踪资金流向,巡察关注干部调整后是否出现"新官不理旧账"。
44. 联合开展警示教育时,可侧重用审计案例说"账",如,某科长套取资金被移送司法;用巡察案例说"纪",如,某书记违规决策被问责。
45. 建立容错纠错联动机制,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审计客观评估损失,巡察重点看决策程序是否合规,避免"洗碗效应"(
即经常做事的人更容易因失误而受到批评或责备,而不做事或少做事的人则无需承担风险和责任)。
真正高效的巡审联动,一定要
强化"政治+经济"双维度、
注重工作节奏互补、
建立"线索-证据-定性"闭环、
强化信息化支撑、量化整改成效。成功的巡审联动就像当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审计如CT扫描精准定位病灶,巡察似望闻问切辩证施治,二者协同更能实现"标本兼治"的长期监督目标,希望广大同仁能在工作中基于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多优秀的实用的经验,一起交流共进。
●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不代表内审网立场。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已标注作者信息,部分无法查明联系作者及首发来源,旨在促进行业交流共进,仅作互助学习之用,如不便分享,请联系删除。
● 转载内审网原创文章,亦请注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内审网(ID:neishenwang),并标识作者信息。审计报告 |案例 |方法-投稿:neishen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