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食堂违规、舞弊5方面21种典型手法

2025-05-22 06:10:00    廉风    131    原创

近年,食堂违规舞弊案件高发,频频见诸媒体,就在本月,《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披露的某食堂经理吴某大肆敛财,涉嫌收受贿赂、回扣、侵占食堂资金102万余元,甚至一个面包也要收2毛钱回扣。可谓让人震碎三观。平日,也有不少单位伙伴在内审网咨询食堂审计相关问题,今天特地梳理分享21种典型的食堂违规、舞弊手法,供参考,更多审计方法案例报告模板可搜索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参阅学习。


一、招标环节


1.围标串标操控中标


通过组织多家关联企业参与投标,协调报价与技术参数,形成陪标局面。例如某食堂招标中,3家竞标企业实为同一控制人所有,通过轮流坐庄方式确保目标企业中标,中标价高出市场均价18%。操作逻辑:提前确定内定承包商→协调关联企业制作标书→控制报价区间→评标时通过技术分差异确保中标。


2.虚假应标资质造假


伪造业绩证明、食品安全认证等关键资质文件。某企业食堂招标时,中标方提供的ISO22000认证实为PS合成件,通过伪造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案例虚构履约能力。重点关注投标文件中的公章真伪、业绩合同编号连贯性、认证证书有效期。


3.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


将整体项目拆分为多个独立标的,利用政策漏洞逃避公开招标程序。某食堂将设备采购、食材供应、劳务外包拆分为3个标的,分别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实际均由同一承包商控制。拆分逻辑:总标的额超公开招标门槛→分解为多个小额项目→定向选择关联方。


4.量身定做招标文件


在技术参数、资质要求中设置排他性条款。某食堂招标要求"具备省级示范食堂运营经验",实际当地无此认证体系,仅目标企业曾获某协会自创奖项。设置技巧:使用唯一性参数(如特定品牌设备型号)、设置不合理业绩门槛、限定特殊资质。


二、承包运营环节


1.阴阳合同偷梁换柱


签订表面合规的承包合同,私下达成补充协议变更实质条款。某食堂合同约定"食材成本不低于餐标65%",私下协议将比例降至50%,剩余资金通过虚增管理费回流。识别方法:比对合同条款与财务支付明细,核查大额费用列支依据。


2.转包分包层层盘剥


中标企业将核心业务转包给无资质第三方,收取管理费。某食堂承包商将餐饮服务转包给个体户,导致食材质量下降、卫生条件恶化。转包特征:频繁更换现场负责人、食材采购发票与承包商注册地不符、员工劳动合同缺失。


3.虚报就餐人数骗补


通过伪造考勤记录、篡改智能设备数据虚增用餐人数。某单位食堂采用人脸识别系统,管理人员通过篡改数据,将实际150人用餐虚报至220人,套取补贴。技术手段:篡改数据、人工录入虚假记录、利用系统时差重复打卡。


4.体外循环私设金库


通过将一部分餐品或商品以现金、个人账户收款模式私设集体金库或中饱私囊,餐品份数一般难以准确控制,而其他外采商品则可以通过额外多采的模式补齐库存。


三、供应链管理


1.指定供应商


强制要求承包商向关联企业采购指定品牌商品。某食堂要求必须使用某品牌大米,实际该品牌为招标方亲属代理,价格高于同类产品12%。控制手段:在合同中写明唯一供应商、设置严苛验收标准排斥其他品牌、以质量问题威胁更换供应商。


2.吃拿卡要雁过拔毛


以"进场费""管理费"名义索取供应商回扣。某食堂管理员按采购金额的5%收取回扣,供应商被迫将200克/份牛肉虚报为230克,实际净重仅180克。索贿方式:现金交易、要求供应商承担个人消费、以罚款名义扣款。如,近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披露,四川绵阳平武县某中学原食堂经理吴某大肆敛财,涉嫌收受贿赂、回扣、侵占食堂资金102万余元,甚至一个面包也要收2毛钱回扣。


3.采购量虚报套现


如某学校食堂账面每日验收200公斤猪肉,实际到货仅150公斤,管理人员与供应商串通伪造送货单据,通过虚列重量、体积等计量单位虚增采购量,配合虚假过磅完成"验收"。虚增的50公斤差额按合同价结算,资金经供应商中转后回流至个人账户。此类食材重量问题比较突出,会导致单位资金非常顺畅的落入个人腰包,很难通过常规的事后审计盘点、对账发现,且肉做熟后分散在多种菜品之中,很难在直观衡量,配送过程中、到货验收后突击核查重量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4.价格双轨制牟利


与供应商签订阴阳报价单,对内使用高价版本报账,对外执行市场价结算。某食堂采购牛肉时,账面单价为68元/公斤,实际与供应商约定结算价为59元/公斤,差价通过私人账户分成。此类问题,通过询价基本能锁定价差,毕竟大量采购必然要比市场零售价低不少。


5.以次充好偷梁换柱


在合同中设置模糊质量条款,实际采购时使用低等级低价替代品、临期过期品冒充合同约定商品。某配餐公司将合同要求的冷鲜猪肉替换为冷冻肉,通过浸泡血水伪装新鲜度。常见手法如:修改产品标签、篡改生产日期、混合掺杂降低品质。


6.虚报损耗侵蚀利润


通过夸大运输损耗、加工损耗套取资金。某食堂将正常食材损耗率从2%虚报至6%,3年套取资金数十万元。核算猫腻如,人为调高定额损耗率、虚构损耗记录、将正常消耗计入损耗。


四、日常运营


1.克扣餐标降低质量


擅自降低食材采购标准,压缩人力成本。某食堂将合同约定的20元/餐标准拆解为:主食3元(实际2元)、荤菜8元(实际5元)、素菜4元(实际2元),通过虚报采购价维持账面合规。有效的识别方法有:成本核算倒推、市场询价对比、就餐满意度调查。如,《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披露,绵阳市梓潼县纪委监委暗访某中学时,学生反映学校的饭菜“一言难尽”,不得不购买老干妈辣酱当下饭菜。但突击检查发现教职工的餐食肉类量大丰富且品相好,而且餐标也比学生低。


2.免费餐特权化


将应供应学生的免费餐挪作他用。某食堂将贫困生专项补贴餐品提供给管理层,通过伪造领取记录应付检查。操作路径有:篡改受助名单、冒领餐卡消费、虚报领取人数。


3.能源转嫁虚增成本


将非经营性支出计入食堂成本。某食堂将领导别墅水电费分摊至食堂账目,多年转嫁费用23万元。


4.废品收入体外循环


私吞潲水油、纸箱等废品销售收入。某食堂未将废品收入纳入财务核算,审计发现实际售价是账面记录的5.2倍,且收款直接进入个人微信。操作特征:废品回收商固定为特定人员、无正规合同、现金交易。


五、其他手法


1.贱卖设备中饱私囊


以远低于市场价(甚至以0元处置抵搬运费、下楼费的说辞)处置食堂资产。某食堂更新设备时,将本不该报废的8成新冰箱以废品价处理给管理员亲属,审计通过二手设备交易平台发现市场价高出处置价3.8倍。处置猫腻:虚假评估报告、限制竞买人范围、伪造拍卖记录、个人收取处置款。


2.耗材管理乱象丛生


通过虚构领用记录(没有出入库控制的食堂也不在少数)、虚报采购量、私卖耗材等方式蚕食资产。某食堂清洁用品账面年消耗量达15万元,某次采购到货后3天突击盘点发现即发现库存严重不足,食堂人员通过伪造领用单将洗洁精、消毒剂等低值易耗品转卖至校外超市,中饱私囊。


3.篡改系统数据造假


利用技术手段修改智能设备数据。某食堂管理员破解智能称重系统,将实际采购量从100公斤修改为130公斤,配合虚假送货单套取资金。技术路径:植入非法程序、篡改数据库记录、利用系统备份恢复漏洞。


 


●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不代表内审网立场。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已标注作者信息,部分无法查明联系作者及首发来源,旨在促进行业交流共进,仅作互助学习之用,如不便分享,请联系删除。

● 转载内审网原创文章,亦请注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内审网(ID:neishenwang),并标识作者信息。审计报告 |案例 |方法-投稿:neishenwang@163.com



最新培训
>>
热门好书
>>
热门网课
>>
新书热榜
>>
热门文章
>>
蝉知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