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是体制内重要审计工作之一,而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
访谈作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审计方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基于梳理总结,分享《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访谈问题汇编》,供大家参考,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审计项目实际情况以及不同访谈对象(尤其考虑被审计人员的岗位性质,党政、事业单位,还是国企?)进行增减调整,避免照搬照抄闹笑话,更多审计方法请搜索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参阅学习。
经济责任审计访谈问题汇编
一、政策执行与决策合规性
如何确保中央和地方重大经济政策在本单位落地落实?有没有具体措施?
重大项目或资金安排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还是开会集体讨论决定的?
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如拆迁、收费调整)有没有提前公开征求意见?
是否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决策行为?比如项目开工了才补手续。
针对“三重一大”事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有没有建立明确的议事规则?
近三年本单位有没有因决策失误导致资金浪费或项目烂尾的情况?
对于上级巡视、审计指出的问题,整改措施是“纸面整改”还是真刀真枪落实?
在推动改革过程中,是否出现过“拍脑袋决策”“层层加码”的问题?
重大经济决策是否有风险评估环节?比如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社会稳定风险。
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比如前任领导遗留的问题是否推诿扯皮?
二、财政财务管理与资金使用
单位的预算编制是“拍脑袋”定的,还是根据实际需求科学测算的?
有没有发现“年底突击花钱”或者“钱花不出去”的矛盾现象?
专项资金有没有被挪用?比如扶贫资金拿去发工资了?
政府采购流程是否规范?有没有“指定供应商”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情况?
国有资产出租、处置是否经过评估和公开拍卖?有没有贱卖资产的问题?
工会经费、福利费有没有超标准发放?比如用工会卡发购物卡。
差旅费报销有没有“虚开发票”“绕道旅游”的猫腻?
公务接待是否严格执行“厉行节约”标准?具体参考:中央最新批准:经费差旅、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培训、办公用房(附全文)
会议费、培训费有没有“假培训真旅游”的情况?
食堂采购有没有“白条入账”或者虚报人数套取资金?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单位有没有建立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还是多人签字互相制约?
关键岗位(如出纳、采购)有没有定期轮岗?有没有“一人干到退休”的情况?
内部审计部门是不是摆设?有没有发现过重大问题?
针对廉政风险点(如工程招标、物资采购)有没有制定防控措施?
近三年有没有发生重大经济损失事件?比如投资失败、合同纠纷。
单位有没有“小金库”?比如用学会、协会账户藏钱。
对下属单位或二级机构的财务监管是否到位?有没有“山高皇帝远”的情况?
重大合同签订前有没有法律顾问审核?有没有“霸王条款”或“阴阳合同”?
应急预案是否完善?比如疫情期间物资调配有没有漏洞?
信息系统(如财务软件)权限管理是否严格?有没有“一人多账号”的问题?
四、廉洁自律与作风建设
被审计人或家属有没有经商办企业?有没有与本单位发生业务往来?
逢年过节有没有下属或企业送礼金、礼品卡?怎么处理?
单位有没有“吃空饷”的人员?比如长期请假不上班还领工资。
办公用房面积有没有超标?有没有用会议室改造成休息室?
公车使用有没有私用情况?比如接送孩子、周末出游。
上述4、5,具体参考:中央最新批准:经费差旅、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培训、办公用房(附全文)
有没有用单位名义为个人谋取私利?比如免费使用单位车辆、房屋。
对身边工作人员(司机、秘书)的监管是否严格?有没有“狐假虎威”的情况?
近三年有没有收到过信访举报或纪委监委的函询?
在选人用人上,有没有“带病提拔”或者“任人唯亲”的问题?
对配偶、子女经商是否按规定报备?有没有利益冲突?
五、经济目标完成与可持续发展
您任期内单位的经济指标(如收入、利润、税收)是否完成预期?
有没有为了完成短期目标而牺牲长远利益?比如过度举债、透支资源。
重大项目(如PPP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有没有“烂尾”风险?
环保投入是否到位?有没有被环保部门处罚过?
科技创新投入占收入的比重是多少?有没有“重面子轻里子”的情况?
职工工资是否正常增长?有没有拖欠工资或奖金?
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充足?比如疫情期间的口罩、药品。
乡村振兴帮扶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没有“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招商引资项目有没有“重签约轻落地”的情况?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是多少?有没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六、社会效益与群众满意度
民生工程(如老旧小区改造、学校建设)是否按时按质完成?
群众投诉渠道是否畅通?有没有“踢皮球”不解决问题的情况?
行政审批事项有没有“体外循环”或“隐性门槛”?
惠民补贴(如低保、农业补贴)有没有虚报冒领?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收费是否合理?有没有乱收费问题?
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问题是否存在?有没有制定还款计划?
征地拆迁补偿是否及时足额发放?有没有“钉子户”长期未解决?
食品安全监管是否到位?有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有没有瞒报事故的情况?
应急物资采购、分配是否公平透明?
七、历史遗留问题处理
前任领导留下的烂尾工程、债务纠纷是否妥善处理?
国有土地、房产等资产权属不清的问题有没有解决?
离退休人员待遇纠纷(如社保欠缴)是否化解?
历史形成的呆账、坏账有没有清理计划?
涉及群众利益的信访积案是否销号?
环保历史欠账(如污水治理、矿山修复)是否补课?
僵尸企业处置是否完成?有没有“假破产真逃债”的情况?
政策性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是否到位?
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剥离是否彻底?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职工身份置换补偿是否合规?
八、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如何?有没有隐性债务?
金融机构有没有违规放贷?有没有“政绩工程”贷款?
互联网金融、P2P等新兴领域风险是否排查?
网络安全防护是否到位?有没有发生过数据泄露?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是否演练过?
粮食、能源等战略物资储备是否充足?
对房地产、股市等市场波动有没有应对措施?
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是否有效遏制?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是否落实?有没有欠薪上访?
疫苗、药品等特殊物资监管是否严格?
九、选人用人与队伍建设
干部选拔是否严格执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公示等程序?
有没有“破格提拔”不符合条件的人员?
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是否报备?有没有违规取酬?
干部档案造假问题是否存在?比如年龄、学历涂改。
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证件是否集中管理?
关键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是否执行?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是否真实完整?
近三年有没有发生“带病提拔”后被查处的案例?
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是否规范?
领导干部亲属在本单位或关联企业任职是否回避?
十、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耕地保护红线是否守住?有没有违规占用耕地建房?
矿山开采是否做到“边开采边治理”?有没有生态破坏?
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是否摸清?
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运行是否达标?
河长制、湖长制是否落实?有没有黑臭水体反弹?
碳排放权交易是否规范?有没有数据造假?
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内有没有违规开发?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如山林、水库)发包是否公开?
渔业、林业补贴是否精准发放?有没有“冒领”情况?
地质灾害防治是否到位?有没有人员伤亡?
十一、境外投资与对外合作
境外投资项目是否经过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论证?
境外资产有没有被侵占、挪用?有没有定期审计?
境外企业财务监管是否到位?有没有“两套账”问题?
对外援助、捐赠是否符合规定?有没有“慷公家之慨”?
跨境贸易是否涉及洗钱、逃汇等违法行为?
境外机构人员选派是否符合外事纪律?
境外场地及人员安全卫生监控措施是否有保障?
境外劳务纠纷、安全事故是否妥善处理?
境外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到位?有没有技术泄露?
境外党建是否开展?有没有“失联”党员?
十二、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安全
信息系统建设是否经过招标?有没有“低价中标高价变更”?
核心数据是否实现异地备份?有没有发生过数据丢失?
政务系统是否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有没有被黑客攻击?
个人信息保护是否到位?有没有泄露群众隐私?
电子政务采购是否执行政府采购规定?
信息系统运维是否外包?有没有“养人不如养系统”?
数字鸿沟问题是否解决?比如老年人不会用APP办事。
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是否合规?
政务新媒体(如公众号、APP)运营是否合规,是否僵尸化?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否落实?
十三、债务管理与融资行为
地方政府债务率是否超过警戒线?有没有违规举债?
城投公司、融资平台是否与政府信用脱钩?
隐性债务有没有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变相增加?
债券发行是否合规?有没有“借新还旧”掩盖风险?
对金融机构贷款依赖度是否过高?
债务资金是否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有没有挪用还债?
债务风险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有没有触发过?
融资成本是否合理?有没有“高利贷”问题?
对外担保是否履行审批程序?有没有连带责任风险?
资产证券化、信托等创新融资是否规范?
十四、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
重大合同是否经过法律顾问审核?有没有“霸王条款”?
合同履行是否建立跟踪机制?有没有“重签约轻履约”?
违约责任是否明确?有没有“赢了官司赔了钱”?
关联交易合同是否公开透明?有没有利益输送?
知识产权合同是否保护国有权益?有没有被侵权?
劳动合同是否规范?有没有“试用期超期”“不缴社保”?
政府采购合同是否验收严格?有没有“以次充好”?
工程变更是否履行审批手续?有没有“边设计边施工”?
保密协议是否签订?有没有泄露商业秘密?
仲裁、诉讼案件是否建立台账管理?
十五、投资决策与项目管理
投资项目是否纳入年度计划?有没有“拍脑袋”上马?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流于形式?有没有“可批性报告”?
项目概算是否科学?有没有“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工程招投标是否规避公开招标?比如“明招暗定”。
监理单位是否独立履职?有没有“同体监理”?
工程变更签证是否真实?有没有“虚假签证”套取资金?
工程款支付是否按进度?有没有“未验收先付款”?
竣工结算是否及时?有没有“久拖不决”增加成本?
项目后评价是否开展?有没有“虎头蛇尾”?
PPP项目是否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十六、资产处置与资源利用
国有资产处置是否评估?有没有“贱卖”问题?
闲置资产是否盘活?有没有“睡大觉”的资源?
行政事业性资产出租是否公开招标?有没有“关系户”低价承租?
罚没物资处置是否规范?有没有“私分”现象?
土地储备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有没有“以储代征”?
矿产资源开采权出让是否招标?有没有“量身定制”?
海域使用权、无线电频谱等资源管理是否到位?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否实现“应进必进”?
国有资本收益是否及时上缴?有没有“截留挪用”?
资产报废处置是否履行审批手续?有没有“假报废真流失”?
十七、个人履职与责任界定
被审计人任期内最满意的三项经济决策是什么?最遗憾的决策是什么?
如果发生重大经济损失,您认为应该由谁承担责任?
对下属单位“一把手”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没有“灯下黑”?
离任时是否准备向继任者交代遗留问题?
有没有因经济问题被上级约谈、函询或处分?
对审计发现问题是否认可?有没有“新官不理旧账”的打算?
如果发现重大问题未在审计中暴露,您是否愿意承担责任?
对审计组工作有什么建议?有没有需要回避的情况?
您认为本单位经济管理的最大风险点在哪里?
如果重新履职,最想改变的三项经济工作是什么?
十八、审计整改与结果运用
近三年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怎么样?
整改措施是否“见人见事见责任”?还是“就事论事”?
整改责任是否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
整改结果是否公开接受监督?有没有“秘而不宣”?
对拒不整改的单位或个人是否追责?
审计结果是否与干部考核、任免挂钩?
有没有建立审计发现问题“回头看”机制?
整改中发现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否推动建章立制?
对历史遗留问题整改是否设定“时间表”“路线图”?
整改成效是否经过第三方评估?
十九、其他综合性问题
单位“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管控如何?
津补贴发放是否合规?有没有“巧立名目”发福利?
食堂采购、公务接待是否“四单合一”(菜单、审批单、消费单、发票)?
工会经费使用是否符合《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
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是否与行政机关脱钩?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是否违规兼职取酬?
领导干部是否违规参与民间借贷、经商办企业?
领导干部是否违规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
二十、延伸问题举例(针对不同单位类型酌情增补)
党政机关:行政审批事项是否“一网通办”?有没有“体外循环”?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实现“混资本”与“改机制”结合?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否规范?有没有“套取经费”问题?
医院:药品、耗材采购是否执行“两票制”?有没有“回扣”问题?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是否违规流入房地产、股市?
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是否超出财政承受能力?
乡镇:涉农补贴是否精准发放?有没有“优亲厚友”?
法院:诉讼费、执行款是否及时清退?有没有“积压”问题?
学校:校服、教材采购是否公开招标?有没有“吃回扣”?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是否论证充分?有没有“闲置浪费”?
注:本汇编问题覆盖经济责任审计核心领域,可根据被审计单位性质(党政机关、国企、高校、医院等)和行业特点灵活调整,重点聚焦权力运行轨迹和廉政风险点,通过“唠家常”式提问挖掘深层问题。
●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不代表内审网立场。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已标注作者信息,部分无法查明联系作者及首发来源,旨在促进行业交流共进,仅作互助学习之用,如不便分享,请联系删除。
● 转载内审网原创文章,亦请注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内审网(ID:neishenwang),并标识作者信息。审计报告 |案例 |方法-投稿:neishen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