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审计访谈问题全集

2025-04-10 10:50:00    审总    692    原创

近期,小伙伴们看完《 采购领域常见38种贪腐、舞弊手法》一文后,深感水深路长,深感责任重大,深感内审大有可为。一些小伙伴不约而同的问到,访谈是获取贪腐、舞弊的重要审计方法,想知道采购审计访谈到底要问哪些问题。以下是按大致按采购流程生命周期分类整理的《采购审计访谈问题全集》,供大家在项目实战中参考使用。


也再次提示小伙伴们,一定要结合单位、项目、被访谈人实际情况进行增减调整,切忌照搬照抄,访谈步骤及避坑可参考:《 内部审计访谈关键步骤、核心价值:这24个坑,千万别踩(收藏)。


采购审计访谈问题全集


一、需求管理与计划阶段(35条)


是否建立采购申请模板?是否包含技术参数、预算依据及合理性分析?


采购计划是否结合库存周转率、安全库存及历史消耗数据制定?


需求变更是否经过多部门联合评审?是否分析过变更对成本、交付的影响?


采购部门是否参与需求部门的预算编制及需求合理性评估?


是否对紧急采购需求建立分级审批机制?是否要求事后补单并说明原因?


采购计划是否经过采购、财务、法务等部门联合评审?评审记录是否完整?


是否存在拆分需求以规避公开招标的情况?如何监控?[各类审计方法案例报告模板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可参阅学习,内审网注]


是否建立采购需求预测模型?是否定期分析历史数据调整采购策略?


需求部门是否对采购结果(如质量、交付)承担连带责任?是否有考核机制?


是否对需求部门开展过采购合规培训?培训频率和内容是什么?


采购计划是否关联生产/销售计划?是否动态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是否对长期未执行的采购计划进行清理?清理流程和责任部门?


需求部门是否提供过市场询价或成本分析支持采购决策?数据来源是否可靠?


是否建立过采购需求标准化机制(如物料编码、规格统一)?


是否对需求部门提交的技术参数进行合规性审查(如是否指定品牌、型号)?


采购计划是否考虑供应链风险(如断供、质量问题)?是否有备选方案?


是否对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月度/季度复盘?复盘指标有哪些?


是否建立过采购需求响应时效机制(如紧急需求的处理流程)?


采购计划是否与公司战略目标和预算规划保持一致?


是否对需求部门提交的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排序依据是什么?


是否对采购计划执行偏差(如超支、延误)进行问责?问责机制?


是否建立过跨部门需求协同机制(如研发、生产、采购联动)?


采购计划是否考虑环保、社会责任等ESG因素?


是否对采购计划进行滚动更新?更新频率和流程?


是否对需求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进行合规性筛查(如是否重复采购)?


是否建立过采购需求文档管理规范(如版本控制、存档要求)?


采购计划是否经过公司高层审批?审批权限如何划分?


是否对采购计划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指标有哪些?


是否建立过采购需求反馈机制(如供应商对技术参数的反馈渠道)?


采购计划是否关联供应商产能数据?如何确保交付可行性?


是否对采购计划进行风险评估(如市场风险、政策变化)?


是否建立过采购需求变更审批流程?是否要求书面申请和审批记录?


采购计划是否考虑外汇风险(如跨境采购的汇率波动)?


是否对采购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监控指标?


是否建立过采购需求与预算执行的联动分析机制?


二、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40条)


(一)准入与评估(15条)


36. 供应商准入标准是否量化(如资质、产能、质量认证、环保要求)?


37. 是否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考察内容是否包括生产流程、质量管控?


38. 是否要求供应商提供样品并开展测试?测试报告是否存档?


39. 是否建立供应商协同机制(如VMI、联合研发、信息共享)?


40. 供应商黑名单制度是否明确退出标准(如质量事故、诚信问题)?


41. 是否聘请外部机构对供应商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如劳工权益、环境保护)?审计频率?


42. 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财务健康度评估(如资产负债率、现金流)?


43. 是否建立供应商准入评审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构成及决策机制?


44. 是否对供应商的合规性进行背景调查(如诉讼记录、信用报告)?


45. 是否要求供应商购买责任险或提供质量保证金?


46. 是否对供应商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如ERP系统、数据对接能力)?


47. 是否建立供应商准入动态调整机制(如行业标准变化时的重新评估)?


48. 是否对供应商的可持续供应能力进行评估(如原材料来源、供应链韧性)?


49. 是否对供应商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如研发投入、专利数量)?


50. 是否建立供应商准入公示制度?公示期及异议处理机制?


(二)选择与合作(15条)


51. 不同采购方式(招标/比价/定向)的适用场景及审批权限是否明确?


52. 是否建立供应商分级体系(如战略、合格、临时)?分级标准?


53. 长期协议是否约定年度降价机制或成本联动条款?执行情况?


54. 是否对战略供应商开展联合质量审计或供应链考察?频率?


55. 电商采购平台是否公开招标?是否限制采购预算阈值?


56. 是否建立供应商协同计划(如交货计划、库存共享)?


57. 是否对供应商的交货周期、付款方式等进行优化谈判?


58. 是否建立供应商绩效反馈机制(如质量问题整改、交付延迟处理)?


59. 是否对供应商进行合规培训(如反贿赂、数据安全)?培训记录?


60. 是否建立供应商大会或定期沟通机制?沟通内容是否包括改进计划?


(三)绩效与退出(10条)


61. 是否建立供应商KPI考核体系(如交付率、质量合格率、响应速度)?


62. 供应商退出流程是否包含整改期或申诉机制?退出标准是否公开?


63. 是否定期清理长期未合作或低绩效供应商?清理流程?


64. 是否建立供应商风险预警指标(如财务恶化、诉讼、负面舆情)?


65. 供应商退出后是否启动替代供应商储备计划?切换流程?


66. 是否对退出供应商进行后续跟踪(如整改情况、是否重新准入)?


67. 是否建立供应商绩效排名机制?是否公开表彰或处罚?


68. 是否对供应商绩效数据进行年度分析?分析结果是否用于改进采购策略?


69. 是否建立供应商绩效与付款比例挂钩机制?执行效果?


70. 是否对供应商绩效数据进行第三方验证(如客户满意度调查)?


三、采购方式执行合规性(35条)


(一)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10条)


71. 公开招标是否强制使用电子平台?是否实现全流程留痕?


72. 竞争性谈判是否要求外部专家参与?是否录音录像存档?


73. 是否分析未中标供应商的报价合理性?是否建立价格对比机制?


74. 是否存在谈判结果推翻招标文件要求的情况?审批权限及流程?


75. 是否建立招标文件范本库?是否定期更新以规避法律风险?


76. 是否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定期评估?评估指标有哪些?


77. 是否建立招标异议处理机制?处理流程及响应时间?


78. 是否对招标文件进行合规性审查(如是否设置不合理条款)?


79. 是否建立招标结果公示制度?公示期及异议处理流程?


80. 是否对招标过程中的围标、串标行为进行监控?监控手段?


(二)比价/询价采购(10条)


81. 比价采购是否要求至少3家供应商书面密封报价?是否拆封记录?


82. 询价采购是否记录供应商分项报价(人工、材料、税费、利润)?


83. 是否建立价格数据库(历史价、市场价、竞品价、行业基准价)?


84. 是否存在比价后二次压价情况?是否经过审批并留存记录?


85. 是否对报价异常低的供应商进行合理性分析(如成本构成、质量风险)?


86. 是否建立比价采购结果复核机制?复核人员是否独立?


87. 是否对比价采购流程进行定期审计?审计重点及问题整改情况?


88. 是否建立比价采购文件标准化模板(如报价单、比价表)?


89. 是否对比价采购结果进行公示?公示范围及异议处理流程?


90. 是否分析比价采购的成本节约效果?是否设定降本目标?


(三)单一来源/定向采购(10条)


91. 单一来源审批是否提供独家性证明(如专利、保密协议、技术垄断)?


92. 是否对单一来源供应商开展成本构成分析或价格谈判?谈判记录?


93. 长期协议到期前是否重新招标或评估替代方案?评估流程?


94. 是否建立单一来源采购事后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及异议处理?


95. 是否对单一来源采购进行年度复盘?复盘指标及优化措施?


96. 是否建立单一来源供应商绩效对比机制(如与行业水平比较)?


97. 是否对单一来源采购设置价格上限或成本加成率限制?


98. 是否建立单一来源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如独立监督)?


99. 是否对单一来源采购进行合规性抽查?抽查比例及问题处理?


100. 是否建立单一来源采购替代方案储备机制?


(四)其他特殊方式(5条)


101. 紧急采购是否要求24小时内提交书面说明?是否补全流程?


102. 委托采购是否签订三方协议?责任划分及纠纷处理机制?


103. 跨境采购是否考虑关税、汇率风险?是否购买对冲工具(如远期合约)?


104. 关联方采购是否经过独立股东或监事会审批?审批流程及记录?


105. 是否建立特殊采购方式(如以物易物)的合规性审查机制?


四、合同执行与过程管控(30条)


106.合同是否约定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划分?是否明确赔偿标准?


107.是否对长期未履行合同(如框架协议)开展清理?清理流程?


108.合同是否明确不可抗力条款(如疫情、战争、自然灾害)及处理机制?


109.是否建立合同履行监控机制(如里程碑节点跟踪、交付物验收)?


110.合同变更是否经过重新审批?是否签订补充协议并存档?


111.是否对合同执行部门开展合规培训(如保密协议、反贿赂条款)?


112.合同是否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如仲裁、诉讼)?是否符合法规?


113.是否建立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度?保证金比例及退还流程?


114.是否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如供应商破产)建立应急预案?


115.合同是否明确验收标准、验收流程及验收人员资质要求?


116.是否建立合同执行与预算执行的联动分析机制?


117.是否对合同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指标(如成本节约、交付准时率)?


118.是否建立合同变更影响分析机制(如成本、质量、交付)?


119.合同是否约定供应商人员配置要求(如驻场人员、技术支持)?


120.是否建立合同文档管理规范(如版本控制、存档要求、借阅审批)?


121.合同是否明确保密条款及违约责任?是否对员工进行保密培训?


122.是否建立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预警指标(如交付延迟、质量波动)?


123.合同是否约定数据安全要求(如数据泄露责任、加密措施)?


124.是否建立合同履约联合检查机制(如采购、质量、法务联合检查)?


125.合同是否明确违约责任及赔偿计算方式?是否符合行业惯例?


126.是否建立合同履约保证金扣罚机制?扣罚流程及依据?


127.合同是否约定环保条款(如包装回收、废弃物处理)?


128.是否建立合同履约争议处理流程(如协商、调解、仲裁)?


129.合同是否明确付款方式及比例?是否与交付进度挂钩?


130.是否建立合同履约后评价机制(如供应商满意度、改进建议)?


131.合同是否约定保险条款(如运输险、质量责任险)?


132.是否建立合同履约风险转移机制(如分包商责任划分)?


133.合同是否明确验收不合格的处理流程(如退货、整改、扣款)?


134.是否建立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如独立监督)?


135.合同是否约定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文件要求(如官方文件、第三方报告)?


五、验收与付款控制(30条)


验收标准是否量化(如缺陷率、响应时间、性能指标、服务标准)?


是否建立验收争议仲裁机制(如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仲裁流程?


付款是否强制关联验收单、发票、合同三单匹配?是否系统控制?


是否对大额采购项目开展抽检或飞行检查?检查频率及内容?


质保金支付是否关联最终验收结果及质保期表现?支付比例及条件?


是否建立采购项目后评价制度(如成本分析、质量复盘、供应商评估)?


验收人员是否独立?是否建立验收人员资质认证机制?


是否建立验收结果公示制度?公示范围及异议处理流程?


是否对验收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质量不达标)建立处理流程?


验收记录是否完整存档?存档期限及查阅权限?


是否建立验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如技术更新、法规变化)?


是否对验收流程进行定期审计?审计重点及问题整改情况?


验收是否采用盲检或双盲机制?是否避免供应商干预?


是否建立验收结果与供应商绩效挂钩机制?挂钩指标及影响?


是否对验收不合格批次进行追溯分析(如原因、改进措施)?


验收是否使用自动化工具(如扫码枪、检测设备)?是否与系统对接?


是否建立验收过程中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如独立监督、举报渠道)?


验收是否分阶段进行(如到货验收、安装调试验收、最终验收)?


是否建立验收标准与合同要求的对比机制?对比流程及责任人?


验收是否要求供应商提供技术文档、检测报告等支持文件?


是否建立验收结果的数据分析机制(如验收合格率、问题分布)?


验收是否关联采购计划执行偏差分析(如超支、延误)?


是否建立验收过程中的风险预警指标(如频繁验收不合格)?


验收是否考虑环保要求(如包装材料、废弃物处理)?


是否建立验收结果与采购人员绩效挂钩机制?


是否对验收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指标(如验收效率、准确性)?


验收是否采用统计抽样或全检?抽样规则及依据?


是否建立验收不合格品的退货或处理流程?处理记录是否完整?


是否建立验收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机制(如突发质量问题)?


验收是否要求供应商现场确认验收结果?确认方式及记录?


六、制度与流程合规性(25条)


采购制度体系是否覆盖全流程(需求、招标、合同、验收、档案)?


采购制度是否每年更新?最近修订内容是否响应法规或业务变化?


是否建立采购合规手册或操作指引?是否向供应商公开?


采购流程是否经过穿行测试或合规性检查?检查频率及问题整改?


是否建立采购合规举报机制(如邮箱、热线)?举报奖励及保护措施?


采购制度是否禁止供应商垫付资金、赠送礼品等行为?是否明确罚则?


是否对采购制度开展廉洁性审查(如舞弊风险点分析)?审查频率?


采购制度是否明确各环节审批权限及责任人?是否定期更新权限表?


是否建立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绩效考核机制?考核指标?


采购制度是否关联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如COSO框架)?


是否建立采购制度宣贯机制(如培训、签阅确认)?宣贯记录?


采购制度是否明确合规红线(如严禁围标、商业贿赂)?


是否建立采购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例外事项审批机制?审批流程?


采购制度是否考虑跨境采购的特殊性(如关税、法律合规)?


是否建立采购制度后评价机制(如制度有效性、优化建议)?


采购制度是否明确紧急采购的适用场景及审批权限?


是否建立采购制度与法规政策的联动更新机制?


采购制度是否明确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如保密、备份、权限)?


是否建立采购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预警指标(如流程超时)?


采购制度是否明确反舞弊机制(如举报、调查、处理)?


是否建立采购制度执行与审计发现的联动整改机制?


采购制度是否明确供应商诚信管理要求(如黑名单、合规承诺)?


是否建立采购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廉洁教育机制(如案例警示)?


采购制度是否明确采购人员行为准则(如禁止兼职、利益冲突)?


是否建立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年度评估报告?报告内容?


七、系统与数据安全管理(20条)


采购系统是否覆盖全流程(需求提报、招标、合同、验收、付款)?


采购系统是否与其他系统(ERP、财务、OA)实现数据互通?接口稳定性?


是否建立采购数据看板(如成本趋势、供应商响应速度、交付准时率)?


采购系统是否具备电子留痕功能(如操作日志、文件版本控制)?


是否定期备份采购数据?备份频率及恢复测试记录?


采购系统权限是否分离(如采购员不能修改供应商信息、审批人独立)?


是否对采购系统开展专项自查?自查重点及问题整改情况?


采购系统是否部署反舞弊监控模型(如异常报价、频繁变更)?模型规则?


是否建立采购系统应急预案(如宕机、数据泄露、网络攻击)?


采购系统是否支持移动端审批?审批时效及安全性?


是否建立采购系统用户账号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如入职开通、离职冻结)?


采购系统是否集成电子签章功能?签章法律效力及存档方式?


是否建立采购系统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如数据完整性、准确性)?


采购系统是否支持多语言、多币种(如跨境采购需求)?


是否建立采购系统用户培训机制(如操作手册、在线课程)?


采购系统是否具备自动化流程(如自动比价、合同生成)?


是否建立采购系统数据安全责任制度(如泄露追责)?


采购系统是否通过信息安全认证(如ISO 27001)?认证范围及有效期?


是否建立采购系统升级维护机制(如漏洞修复、功能迭代)?


采购系统是否支持供应商自助服务(如订单查询、对账)?


八、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20条)


是否建立采购风险事件库(如舞弊案例、合规漏洞、供应商风险)?


是否对采购流程开展效率评估(如平均采购周期、人均效能)?


采购部门是否参与公司反舞弊机制建设?如何与审计、法务联动?


如何看待采购人员离职脱密期或离任审计制度?


采购系统是否部署反舞弊监控模型(如异常报价、频繁变更)?模型规则?


是否对采购人员开展个人征信或背景调查?调查范围及频率?


是否建立采购应急响应计划(如断供、质量问题、系统故障)?


采购部门是否建立知识库(如案例、模板、法规)?更新频率?


是否建立采购风险预警指标(如供应商集中度、成本波动率)?


是否对采购流程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评价报告及整改情况?


是否建立采购风险对冲机制(如多源供应、备货协议)?


是否对采购人员进行廉洁教育(如警示案例学习、合规培训)?培训记录?


是否建立采购风险事件复盘机制(如根因分析、改进措施)?


是否对采购流程中的高风险环节(如单一来源、紧急采购)进行重点监控?


是否建立采购风险与绩效考核挂钩机制?挂钩指标及影响?


是否建立采购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如与市场、法务部门共享)?


是否对采购风险事件进行分级管理(如重大、一般)?处理流程?


是否建立采购风险事件举报奖励机制?奖励标准及发放流程?


是否对采购风险事件进行年度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及应对策略?


是否建立采购风险事件与供应商绩效挂钩机制?


九、专项审计与改进机制(15条)


是否清楚近3年采购审计发现过的重复性问题?整改情况是否了解?


是否对采购流程开展数字化改造(如RPA对账、AI比价、区块链存证)?


采购部门是否开展廉洁教育(如警示案例学习、合规培训)?培训效果评估?


是否对采购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内部协作、供应商反馈)?调查结果应用?


采购部门是否建立创新机制(如引入新技术、优化流程)?创新成果?


是否建立了采购审计问题整改跟踪机制?跟踪频率及责任人?


是否建立采购审计发现与绩效考核挂钩机制?挂钩方式及影响?


是否建立采购审计发现与供应商管理联动机制(如限制合作)?


是否完成采购审计问题进行根源分析(如流程缺陷、系统漏洞)?


是否已建立采购审计问题整改效果后评价机制?评价周期及指标?


如何看待采购审计问题共享机制(如跨部门通报、行业对标)?


是否对采购审计问题进行分类管理(如财务、合规、运营)?


是否建立采购审计问题整改激励措施(如表彰、绩效加分)?


是否对采购审计问题进行趋势分析(如问题增长、高频问题)?


如何看待建立采购审计问题整改举证机制(如提供整改证据链)?


十、档案管理与合规闭环(15条)


采购档案是否分密级管理(公开、机密、绝密)?密级划分标准?


电子档案是否具备防篡改技术(如区块链存证、数字水印)?


采购档案借阅是否经过审批并登记?借阅范围及权限?


是否建立采购合规闭环机制(问题发现-整改-复检)?闭环流程?


是否对采购合规问题开展责任追溯(如降级、赔偿、移送司法)?


采购档案是否定期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清单及流程?


是否建立采购档案销毁机制(如保存期限、销毁审批)?


采购档案是否支持跨年度检索?检索方式及效率?


是否建立采购档案完整性检查机制(如缺失补档)?检查频率?


采购档案是否关联电子签名或时间戳?法律效力确认?


是否建立采购档案应急调用机制(如审计、诉讼)?调用流程?


采购档案是否支持多格式存储(如PDF、影像、音频)?


是否建立采购档案元数据管理规范(如分类、标签、描述)?


采购档案是否通过信息安全认证(如ISO 27001)?认证范围?


是否建立采购档案借阅监控机制(如借阅日志、异常预警)?


 


●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不代表内审网立场。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已标注作者信息,部分无法查明联系作者及首发来源,旨在促进行业交流共进,仅作互助学习之用,如不便分享,请联系删除。


● 转载内审网原创文章,亦请注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内审网(ID:neishenwang),并标识作者信息。审计报告 |案例 |方法-投稿:neishenwang@163.com



最新培训
>>
热门好书
>>
热门网课
>>
新书热榜
>>
热门文章
>>
蝉知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