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提示

为确保您第一时间收到
最新审计行业大事、方法案例、报告模板等
请务必记得搜索或扫码关注公众号【内审网】

内审网公众号,ID:neishenwang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实用对策(以国有企业为例,附案例)

2021-03-08 06:05:00
李继陶
转贴
1905

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要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正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针对性地改进审计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及威慑作用,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果落实。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趋势

(一)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动因

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发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获取企业全部信息的成本较高,一般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管理者具备相对信息优势,从而引发了道德风险问题。管理者可能通过采用短视战略、粉饰财务报表等行为,美化企业经济指标,为自身谋取利益。管理者道德风险行为不利于国有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主要动因,在于有效约束管理者道德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准确界定管理者任职期间,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兑现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有力的监督手段维护国家财产安全。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方向具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扩大审计范围。被审计单位信息量持续增长,审计机构要克服有限的审计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

二是加大问责力度。审计部门要做好审计成果应用,加强与纪委、人事等部门的配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真正发挥审计威慑作用。

三是提升审计质量。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审计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途径,建立高效审计监督体系,维护审计结果权威性。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并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违法犯罪行为猖獗、审计机构信誉受损等严重后果。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者共同决定。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如下:

(一)内在风险:国有企业自身业务的复杂性

内在风险源自被审计单位经营架构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由于国有企业运营涉及政治、党务、战略、经济诸多方面,覆盖面广、复杂性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在风险也较高。

按《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文件第十九条,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除战略决策、财务效益、内控与风险、境外资产管理外,还包括对国家经济政策、党风廉政建设的贯彻等。党的十九大健康、绿色发展理念出台后,生态环境保护也纳入了审计范畴,对审计机构组织能力与人员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控制风险:“先离后审”限制审计证据获取

控制风险指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无法有效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增加了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风险,主要源自“先离后审”现象导致的审计证据获取受限问题。

受种种因素制约,国有企业“先离后审”“事后审计”现象较为普遍,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沟通受限,无法获得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难以界定离任管理者经济责任,严重影响了审计结论准确性。

(三)检查风险: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检查风险指因审计人员能力不足或工作疏忽,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未能发现重大错报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检查风险主要源于审计人才匮乏、组织工作不完善等因素。

国有企业涉及能源、化工、通讯、电力、交通等诸多行业,而审计人员多为审计、财务专业出身,审计工作开展往往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局限性较大。另外,审计组织工作存在“重实施、轻计划”的弊病,方案制订缺乏针对性,实施审计重点不突出,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本文摘录了国有企业A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的部分问题,并结合问题简要分析审计风险。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A公司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生产铁路轨枕、金属构件产品。A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担任。公司管理层含总经理一名、书记一名、副总经理两名、总工程师一名、财务总监一名。公司下设生产安全部、市场营销部、技术质量部、设备物资部、财务部等8个部门。

(二)审计主要内容及方法

审计组对A公司开展总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间范围为2016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主要对总经理在任期间,公司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情况、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各类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全面、客观界定总经理应负有的经济责任。

审计组采取就地审计方式,采用问询、观察、监盘、检查、复核、分析等方法,查阅A公司财务报表、账簿、会计凭证、合同结算、生产记录等资料,对材料、设备实施现场盘存。

(三)A公司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

摘录部分A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对审计风险作出针对性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源自四个方面:一是“先离后审”导致审计证据不足,无法支撑审计结论;二是离任交接手续不完善,导致责任界定不准确,审计结果存在争议,审计决定难以落实;三是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过多借鉴被审计单位人员意见,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四是组织管理不完善,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审计重点不突出。

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为有效降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重视审前调查工作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适当增加审前调查时间,制订符合被审计单位特点、针对性强的审计方案:

一是提前与企业组织人事部门及离任领导本人沟通,协商审计时间,保证“先审计,后离任”;二是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与发展概况,判断是否需要聘请外部专家,或对审计人员开展有关业务的事前培训;三是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选择经验相对丰富的人员进入审计组;四是对审计重点、难点进行初步评估,制定针对性审计方案。

(二)加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

审计实施过程中,做好与被审计单位及离任领导人的沟通,争取理解与支持,降低因资料提供不实带来的审计风险。

一是做好审前沟通,进场即要求被审计单位及离任领导人签订承诺书,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作出书面承诺;二是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舞弊现象,审计组根据职业判断认为有必要沟通的,要求离任领导及经办人书面回复,并签字确认;三是“三重一大”类问题,必须要求离任领导人接受审计组问询,做好记录并签字确认。同时结合其他审计程序,进一步验证问询结果的真实性。

(三)优化审计现场组织管理

审计组应当优化现场组织管理,突出审计重点,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效率。

一是依据审计方案设计时间表,明确审计组各成员任务及完成时间,保证分工明确,目标清晰;二是做好组内沟通,定期召开内部会议,集中讨论重大问题,商议解决方案;三是审计组组长要集中协调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四是完善考核机制,针对审计人员任务完成时间与质量开展事后评价,作为审计人员考核、升职的重要依据。

(四)开发大数据审计工具

先进的大数据软件能够有效提升审计效率,缓解有限资源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的矛盾。

一是实现审计管理系统与财务信息共享平台的对接。许多国有企业已建立了大型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但审计管理系统搭建相对落后,不能直接从财务平台中取得被审计单位基础数据;二是开发审计管理系统的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审核、运算及趋势分析;三是培养审计人员大数据审计思维,对于大数据系统初步处理的结果,能够结合经验作出判断,抓住疑点,提升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

总结

要有效控制國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完善国家审计法规、呼吁国有企业重视审计工作之外,审计机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优化审计工作方法、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开发大数据审计技术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
培训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