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提示

为确保您第一时间收到
最新审计行业大事、方法案例、报告模板等
请务必记得搜索或扫码关注公众号【内审网】

内审网公众号,ID:neishenwang

审计强大之道:"审" "计"并举,名实相符

2019-01-14 06:05:00
Mr.内婶儿
原创
3151


1.“Audit”的遗憾

《索耶内部审计》篇首的一段话,让我(Mr.内婶儿,个人微信:duoaishi)印象深刻,每每跟人谈到内部审计的职责,自己都会想起这段引人深思的无奈之言,书中提到:

“John B.Thurston——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在1941年曾发表了如下谈话:你们会遗憾地认识到“内部审计师”一词的不充分性。在很多年以前,这个词语对于本专业的先辈们可能还算是令人满意的称呼。但是现在,审计,按照这个词最精确的意思来理解,它只代表了内部审计师的职责之一。你们的组织委员会在充分考虑了使用其他词组或词语的可能性之后,最终决定还是沿用原来的称呼。“

据研究发现,审计的英文“audit”,起源于拉丁文“auditus”,也就是“听众”的意思。但个人认为,这个“听众”,断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众,我们可以通俗的将其理解为我们“听证会”上的听众,这些听众,是可以对汇报信息提出质询、疑问的。这么理解确实有些审计的雏形。

时至今日,也就是在1941年John B.Thurston发表上述谈话后近80年后的今天,审计的职责、职能早已更加丰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评价、监督、鉴证,越来越多的审计机构被委以咨询、服务、管理的新型职责。这种变化,是全球性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或者中国。

但,近80年后的今天,关于audit名称与其职责的匹配度,西方仍无法解决其中不对应的遗憾和无奈,也许,这并不重要。

2.中国“审计”其名

据考证,截至今天,关于“审计”一词,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曹操集》之《孙子序》,文中有言: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武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关于“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依其语境,我们稍作分析,可以发现,“审计”一词的重心和落脚点在于“计”,而“审”是对“计”字的修饰,可以理解为审慎、周密之意。所以,此处的“审计”是“周密的谋划”的意思,和今天我们的审计工作所指的“审计”并不是一回事。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则最早出现于宋代。据记载,宋代正式设立了专职的“审计司”,使代表审计职能的“审计”这个名词正式出现,这也是我国审计机构定名之始。

3.中国“审计”职能演进

与审计于宋代定名不同,我们国家审计职能的出现,可谓“甚早”。

据记载,在距今约3000年以上的西周,我国就出现了审计职能承担的职位,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监察工作。当时,在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位于下大夫的“宰夫”一职,负责审查“财用之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这个职位虽然不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却具有审计的性质,是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

其后,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以审查监督财物收支有无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之政绩。

隋唐在刑部之下设“比部”,建立了比较独立的能司审计之职的机构。特别是唐代,由于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审计地位的提高,对中央和地方的财物收支实行定期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

以上便是自西周出现审计职能雏形,至宋代正式设置审计机构“审计司”,我国审计的起源和发展简况。

而,经过3000年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融合近现代西方审计基于资本市场的成熟、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的健全,所产生的最新经验成果,我国的审计在各领域、多维度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审计职能在经济实践中也不断得以丰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评价、监督、鉴证职能持续得到加强以外,咨询、服务、管理等新型职能在越来越多的审计机构的日常工作中得以体现和发展。

4.审计新说

有个很有趣的问题,中国的审计发展到今天,无论政府审计、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审计职能都如上文所述,早已超越了早期的评价与监督,那么,我们用“审计”一词表述今天的审计还是否适当呢?这也是我在看到《索耶内部审计》中对于西方审计名实不符的遗憾和无奈之后产生的一个疑问。

于是,自己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思考,我查阅了各种资料、书籍对于审计的定义与职能的界定,包括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内部审计,这些界定都将评价、监督、鉴证作为审计的职能,不同的是,部分版本或机构将咨询、服务、管理也作为现代审计的职能,而有一部分则未将其纳入。

不论各家机构如何界定,相信,有一定审计实战经验的朋友,都会认为,咨询、服务、管理已然属于审计职能的一部分,这是非常明确的。

而今天,我们多数人对于审计的一般认知,重心大多在“审”,甚至少有人会思考,“审”字之后的“计”到底代表了什么,各类官方的定义也未曾解读。貌似就是历史名词的一种传承而已。

但,通过分析历史上审计职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曹操集》之《孙子序》中“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中审计之意,我很快发现,我们原有的审计评价监督职能即是传统意义上的“审”,而“计”字计策、计谋、谋划之意,竟然能直接高度体现今天审计咨询、服务、管理的新型职能。所以“审计”一词,仍然能全面体现今天我们审计的完整职能,汉语中的“审计”,并不存在“audit”审而无计的无奈与遗憾。

我不确定宋代在采用“审计”一词作为审计职能机构名称时,是否对审计职能的演进有如此的深谋远虑,个人推断不太可能。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国之精粹、我们的汉字、词汇、语言之博大精深,这一点是值得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也许,今天我以及内审网(www.neishen.com.cn 公众号ID:neishenwang),无力影响对于审计字面意思的官方解释和定义,但我相信,以上研究结果,是能够帮助同行伙伴更加深刻理解审计职能的。

5.“审” “计”并举,强大之道

“审”是审计传统的、天然的职责所在,也是目前,国内外多数审计机构工作的重心所在,“审”的职能更与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之分离有关,与现代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相关,我会认为,履行好“审”之职能是审计机构安身立命之本,无论国家审计、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均是如此。否则,基本职责未能充分履行,是无法向负责对象、委托人交差的,存在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但,时至今日,对于一个有所追求的的审计机构来说,仅仅完成“审”之职责,是万万不够。

我时常在文章里会提到,从人性出发,从心底来讲,无论哪家单位、哪个岗位,哪个人,其实,谁都不愿意被审计、被监管,而区别在于每个企业单位、每个组织机构的文化环境价值观不一,每个岗位、每个人的自我要求、思想觉悟不一,所以,表面上会以不同的配合程度呈现于审计机构面前。我们的审计人员会感觉,有的被审计单位、人员非常配合审计、支持审计、乐于接受审计,而有的则相反。

所以,“审”是必须的,但从人性本质分析,“审”也是不太受人待见的。

因而,为了实现机构增值,也为了缓和关系,我会建议朋友们在完成“审”之刚需外,多去思考“计”之内涵和外延,多去想一想,我们的审计机构,特别是内审机构,可以在“计”上做哪些努力。其实,稍微梳理,多数机构都会发现,审计之“计”,大有可为。

在履行“计”之职能时,我们会更多的以一种服务的姿态出现,以一种协助被服务对象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的角色出现,而不容易被理解为“找茬”、“挑刺”、“吹毛求疵”。我们的审计机构,会帮助他们梳理“痛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根本原因所在,会在审计团队内博采众长、并比较行业最佳实践,为他们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毕竟,一般而言,相对于审计机构,特别是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哪个机构(部门),能更有权力、优势知晓企业发展经营的全貌。因而审计机构与被服务对象一起合力完成问题解决方案,会更高效、更能落地。

作为一名经历十多年外审、内审工作的审计老兵,在我看来,审计的前途是充满阳光的,内部审计则更是一个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行业,也期待:未来,我们的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能充分理解并发挥审计之“审” “计”职能,让审计不仅仅得到口头上的支持与配合,而是能得到大家发至内心的欢迎和认可!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
培训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