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提示

为确保您第一时间收到
最新审计行业大事、方法案例、报告模板等
请务必记得搜索或扫码关注公众号【内审网】

内审网公众号,ID:neishenwang

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方法

2020-08-12 06:05:00
周薇
转贴
4265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层进行整体规划和动态管控的有效工具,在企业发展建设中发挥着战略牵引、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的积极作用,同时又需要内部审计对其执行过程及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并据此加以改进,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内部审计对提高全面预算执行效果的意义


近年来,内部审计致力于树立体系监督、绩效导向、信息支撑的新理念,逐步实现审计由微观向宏观、事后向全程、合规向绩效、账本式向大数据拓展的转变,以风险防范为导向,对全面预算执行效果开展审计调研分析,充分发挥着内部审计的预防监督效能。


(一)内部审计可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全面预算作为一个系统化管理工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明确工作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协调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预算编制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适度性,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执行者往往会有“先把蛋糕做大”“留足执行空间”的思想,预算编制较为宽松,考核效果不尽如人意。内部审计以规范化、系统化的审计方法来参与全面预算管控,充分揭示问题,促进整改,能有效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内部审计可以保证预算得到有效执行


不少企业在组织全面预算编制、下达预算指标时“几上几下”很是慎重,而实际执行时却“虎头蛇尾”,对执行过程不跟踪、无考核,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得不到维护,预算约束力降低。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的诊断和监督,可帮助企业判断预算的规划,了解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预算得到有效执行,帮助企业达到控制和改善管理流程、资金流,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二、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方法


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是一项客观的、动态的过程审计,在实施审计时,要重点把握“一项根据、两个控制点、四个跟踪、两种手段、一个报告”的审计方法。


(一)抓住“一项根据”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要依靠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部门的工作职责,根据权责界面、工作流程实施管理。因此,在执行全面预算的审计过程中,首先应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根据——《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审计。开展预算制度的审计,应根据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定,主要审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预算组织制度、预算报告制度、预算执行考评制度等,制度的制定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无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各机构的工作职责是否清晰,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是否有章可循等。在审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比较注重对预算管理制度的审查,并以此作为预算执行过程审计的重要参考根据。


(二)把握“两个控制点”


开展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要把握好审计的“两个控制点”,即:预算项目控制的审查和控制预算调整的审查。1.审查预算项目的编制是否齐全、控制是否合理(1)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必须纳入预算管理,预算项目要全面覆盖。因此,预算项目是否完整将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的准确性。在审查预算项目的编制是否齐全时,着重审查现金流量预算和管理费用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现金收支预算为基础,审查过程中首先要查看收支项目是否根据经营需要罗列齐全,有无遗漏项目。其次,要重点审查费用预算,尤其是管理费用预算。实际审计过程中发现,由于管理费用明细项目较多,企业在做预算时易对管理费用明细考虑不周,造成明细项目缺失,从而影响利润预算的执行。(2)审查预算项目的控制是否合理。企业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本着“先算后花,先算后干”的原则控制预算指标,预算指标在一般情况下不得有突破。因此,在审计全面预算执行情况时,还要着重审计预算项目的控制情况。预算项目分预算内、预算外和超预算项目。针对预算内项目,可抽查实际发生项目与预算报批项目是否吻合;对超预算项目要将实际发生额与预算指标的差异较大的项目进行细致比较,审查差异项目的审批是否符合程序,是否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等。在实际审计过程中,一般对发生的预算外和超预算项目较为敏感,通过审查该项目的审批程序,以此来判断该项目的发生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发生的必要性。同时,因为预算外项目和超预算项目是因企业预算不足或有突发事件发生而产生的,因此要将预算项目指标与预算外项目和超预算项目进行比对,以此来判断预算执行是否存在偏离,便于企业及时加以纠正。2.审查预算调整的控制情况预算方案一经批准,非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调整预算。但是当企业发生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变化等情况时,就会使原有的预算失去客观性,这就需要预算管理机构对预算项目进行重新修订。因此,在审计预算执行情况时,还要重点审查预算有无调整事项、预算的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审查预算调整事项首先应审查预算调整前的执行情况、预算分析以及预算调整报告,掌握预算调整的内容和原因是否符合调整条件。审计时,通过审阅预算调整申请书、比对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属于调整项目,并计算调整金额占预算总额的比重,当调整金额超过预算20%就属于重大调整项目,还要审阅办公会批准文件和审批手续。其次,要核查调整的项目与实际变化情况是否吻合,是否存在虚列项目、虚增指标的现象。


(三)紧扣“四个跟踪”


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和财务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1)在成本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要审查预算成本是否正确,审查是否存在成本的异常变化,是否有人为虚增或虚减成本的现象。如在审阅产品成本预算的执行过程时,主要审查采用的原材料计价方法是否一致、材料费用的结转是否及时准确、费用的受益期是否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等。(2)跟踪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审查费用支出是否按批准的年度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是否存在相互挤占和挪用的情况。具体审计时,主要审查业务招待费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超过规定限额;咨询费支出是否符合规定;超支的费用是否列入其他费用项目等。(3)在审查资本性支出预算执行时,要审查项目资金支付是否与申请批复的项目内容一致,项目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重点审查资本性支出项目是否据实列支,属于资本性支出的项目是否计入收益性支出项目,并通过审查投资收益率判断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的效益。(4)审查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时,主要审查资金是否按预算渠道进行支付,资金支付是否按流程、权限进行审批,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是否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实际审计时,调阅相关的资金管理规定,审查资金支付是否符合管理流程,有无越权审批现象;审查资金支出项目是否列入预算是否在预算控制范围内进行列支。


(四)关注“两种手段”


预算的分析和考核是约束全面预算执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审查预算执行情况时还要对这两种手段是否得到有效运用加以关注。预算的分析主要是根据事后的实际数据和预算数据的比较值进行,因此在审查预算的分析情况时,要审查企业是否已对上期的改进建议进行整改,是否对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差异额、差异幅度进行“追根究底”,是否对影响指标完成的因素进行分解等,以此来判断预算分析在预算管理中发挥推动和控制作用的程度。预算的考核是保障企业预算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包括预算目标的考核和预算工作的考核。在审查预算的考核情况时,首先审查企业有无执行预算考核制度,其次检查预算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再次审查预算考核结果是否具有严肃性,考核是否流于形式等。


(五)形成“一个报告”


审计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审计后,要根据审计制度和审计通知,对预算执行的过程、差异原因、执行效果以及管理意见和建议等向经营者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突出经济业务事项处理跟踪情况,预算数据、会计数据和相关业务数据的综合分析情况,提交问题的情况,整改意见情况等。审计报告不仅要体现预算审计的诊断情况,还要体现出对决策层的咨询服务,起到改进内部控制的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
培训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