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察发现干股分红受贿:如何认定?注意几个问题!(收藏)
- 2023-08-02 06:05:00
- 转贴
- 2296
认定干股分红型受贿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两高”于2007年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干股分红型受贿进行了明确规定,“干股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提供的干股的,以受贿论处。进行了股权转让登记,或者相关证据证明股份发生了实际转让的,受贿数额按转让行为时股份价值计算,所分红利按受贿孳息处理。股份未实际转让,以股份分红名义获取利益的,实际获利数额应当认定为受贿数额”。《意见》对于监察机关依法、规范查处干股分红型受贿案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准确理解及适用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笔者结合实践对有关问题进行浅析。
一、准确理解干股分红型受贿相关司法解释的规范目的
所谓干股分红型受贿,是指未出资而获得股份,并因此获得分红的受贿行为。《意见》之所以对干股分红型等几类新型受贿犯罪作出明确规定,在于新型受贿犯罪在犯罪方式上有别于传统受贿犯罪。传统受贿犯罪中,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后往往直接收受请托人财物,权钱交易具有直接性。而新型受贿犯罪中,国家工作人员与行贿人通常是以一种外表合法的方式来间接实现权钱交易。干股分红型受贿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是以股份及分红的名义实施受贿犯罪,受贿犯罪的成立需要考察股份的状态及分红情况,受贿数额的确定也需要根据股份价值或分红而定。
在具体内容上,《意见》将干股分红型受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行为人收受的干股实际进行了转让(包括登记转让和有证据证明发生实际转让),这种情况下,受贿数额按转让行为时股份价值计算,所分红利按受贿孳息处理。二是行为人收受的干股未实际转让,此时,以实际获利数额(即分红)来认定受贿数额。干股分红型受贿的两种类型之所以认定规则不同,根据参与起草《意见》的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同志的解读,经转让登记后的干股有资本依托,可视为有价值的财物,国家工作人员收受此类型的干股与收受其他财物没有本质区别,但分红必须依附于干股股份存在,就像股票的升值或者分红依附于股票一样,如果将收受股份和收受红利割裂开来作独立理解,则有违刑法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因此,国家工作人员收受已经进行股权转让登记的干股,受贿数额按转让行为时股份价值计算,所分红利按受贿孳息处理。而对于没有实际转让的干股,其本身不具有财产价值,国家工作人员收受此类干股并获取分红的,实际上是以收干股为名收受分红,应将分红认定为受贿数额。准确理解相关司法解释的规范目的,有利于在实践中规范适用相关解释规定,对案件作出恰当处置。
二、干股分红型受贿相关司法解释的适用条件
尽管干股分红型受贿两种类型的认定规则不同,但均包含对行为人所收受股份及分红两方面的法律评价。准确理解干股分红型受贿的适用条件,需要对“收受干股”和“获得分红”两个要件进行把握。
(一)收受干股。首先要准确理解“干股”概念。《意见》明确规定,干股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如前所述,干股分红型受贿的特殊性在于行为人是以股份及分红的名义实施受贿犯罪,受贿数额的确定需要根据股份价值或分红而定。由此可见,干股所对应的股份必须真实存在,所以,干股除了具有不出资的特征以外,还需要具有“对应股份真实存在”的特征。实践中,行为人收受没有真实股份相对应的干股,如空壳公司的股份、分红权等,即便是后续获得了分红,也不属于干股分红型受贿,以传统受贿类型认定即可。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案件中出现“股份”“分红”等字样,就直接认定为干股分红型受贿,而应结合干股的有关要素作综合判断。
另外,有些国家工作人员为规避组织调查,往往会以虚假出资的方式入股请托人公司,并以股份及分红的名义获取大额贿赂。对于国家工作人员通过虚假出资方式获得股份及分红的,应当认定为干股分红型受贿。实践中,对虚假出资行为的判断,应综合考察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出资额大小、公司是否具有入股必要、公司的经营及实际分红情况等因素。
其次,要准确理解收受干股的形式。根据《意见》规定,收受干股有三种形式,一是进行股权转让登记的;二是有证据证明股份发生实际转让的;三是股份未实际转让的。其中,第一和第三种情形在实践认定中不存在争议,应重点对第二种进行理解和把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同志的解读,“刑法侧重客观事实的认定,公司法侧重商事技术的规定,故未经登记但达成合意的干股转让行为在公司法上虽未生效,但在刑法上却发生了事实转让,也应当认定为受贿”。实践中,对“有证据证明股份发生实际转让”的判断,应重点从双方是否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其他股东是否知情、其他股东所占股份是否减少、行为人对股份是否享有实际权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二)获得分红。干股分红型受贿的特征在于行为人以股份及分红的名义来实施犯罪。如果行为人未实际获得分红,相当于只收受了干股,这种情况下,股份实际转让了的,可直接认定行为人收受了有价值股份(传统受贿类型)。所以,行为人收受干股但未获得分红的,只需要以传统受贿的认定逻辑处理即可。当然,这不包括受贿人委托行贿人代持所得分红的情形,对于行贿人代持分红,应认定构成干股分红型受贿,只是犯罪形态要根据行为人对分红款是否具有控制支配权来确定。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行为人所得分红必须是正常分红。在干股未实际转让的情况下,行为人收受干股实质上就是以此名义收受分红款,此时自然不存在行为人所得分红是否为正常分红的问题。在股份实际发生转让的情况下,受贿数额按转让行为时股份价值计算,分红按犯罪孳息处理。这种情况下,干股与分红必须是相对应的关系,即行为人获得的分红款属于干股所对应的正常分红,如果高于正常分红的,则不能一概认定为犯罪孳息。例如,国家工作人员收受50万元干股,并进行了股权转让登记,按照正常股份比例分红,国家工作人员应获得100万元分红款,此时,应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50万元,100万元为犯罪孳息。如果该国家工作人员在分红中实际获得了200万元分红款,就不能一概将200万元认定为犯罪孳息,超出正常分红部分(100万元)应按照受贿处理,即国家工作人员受贿150万元,100万元为犯罪孳息。
三、干股分红型受贿的犯罪数额问题
根据《意见》规定,干股分红型受贿的两种类型关于犯罪数额认定的方法不同,股份进行了转让的,受贿数额按转让行为时股份价值计算,所分红利按受贿孳息处理;股份未实际转让的,以所得分红认定为受贿数额。通常情况下,办案机关依据上述规则对案件进行认定不存在问题,但在股份进行转让的情况下,如果股份价值与“分红款”相差特别巨大时,在认定中可能会有一些争议。
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甲为乙谋利后,乙将公司10%的干股送予甲,当时股份价值10万元,并进行了股权转让登记,几年后该公司被某上市公司收购,甲按照10%股份获得股权转让款2000万元。如何认定甲的受贿数额?对此,需要结合案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民商事法律行为不同,刑事犯罪行为的认定更侧重于从实质上来把握。受贿罪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对干股分红型等新型受贿犯罪的认定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本案中,如果行受贿双方在主观上均认为转让登记的10%干股只是后续获得股权巨额升值的实现方式,那么行受贿双方的犯罪标的物便不是该10%干股,而是后续的预期利益。在国家工作人员客观上收受了该2000万元股权转让款后,就应该认定甲受贿2000万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析及认定,并不表明干股分红型受贿的相关司法解释存在问题。司法解释的适用需要符合特定条件,就本案而言,如果行受贿双方的犯罪指向系转让时股份的价值,而非后期升值和分红的,在此条件下,应适用干股分红型受贿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认定。(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重庆市纪委监委 李丁涛)
- 2025年培训课程计划:审计/内控/合规(全年计划·收藏)
- “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与案例” (线上+线下) 培训通知
- 穿透式监管视角下的企业内控升级与风险管控实践-研修班培训通知
- AI驱动“审计人员四能四会胜任力提升与思维决策”(线上+线下)培训通知
- AI驱动采购全流程风险管理、审计实务课程-培训通知
- 拥抱AI:DeepSeek赋能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实务-培训通知
- 拥抱AI:DeepSeek赋能内审智能化转型与实践课程
- DeepSeek驱动下的内部审计创新与 价值重构(线上/线下)实务培训通知
- 公开课 / 内训课 / 网课-审计·内控·财税:实务课程计划清单
- 行政事业单位严肃财经纪律暨内部控制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通知
- 行政事业单位财经纪律教育与财会审计管理提质增效-培训班
- 高风险业务经营价值挖掘与风控实务(线上+线下)培训通知
- 【热门】新时期内审精英实务综合课
- 【最新】中/高级审计师 / CIA 考试培训课程
- 拥抱AI:DeepSeek赋能智能财务创新与实践课程
- 128554 【2025高级审计师/初级中级考试 // 正高/高审评审培训课程】
- 92665 【CIA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培训课程全集
- 84538 【课件】内部审计实务+案例·精讲
- 79691 【课件】注册制IPO审计全流程实务详解
- 79663 【课件】审计方案+报告+证据+审计能力建设+经济责任审计培训课程
- 79608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与审计实务】培训课程
- 79255 【课件】国有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
- 79089 【经济责任审计·准则解读】课程
- 78991 【绩效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培训课程
- 78794 【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培训课件
- 77369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培训课程
- 77218 【工程项目招投标风险管理与审计】培训课程
- 80948 《内部审计工作法》
- 80083 《企业内部审计全流程指南》
- 79959 《数字化审计实务指南》高效审计工具书
- 79502 《内控总监工作笔记》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法及案例解析
- 79487 《金融机构审计实务指南》
- 79131 《内部审计工作指南》+《增值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情景案例》《内部审计思维与沟通》《合规型内部审计》
- 78980 《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务指南》
- 78863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手册》- 第3版
- 78767 《内审人员进阶之道 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
- 78751 《业内部控制架构设计实操手册》
- 78634 《财务审计实务指南》
- 78456 《房地产企业审计从入门到精通》模块分解+操作流程+案例解析
- 78124 《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全案》第三版
- 78044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操作指南 图解版》
- 78029 《舞弊审计实务指南》
- 77492 《企业内部控制全流程实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