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国古代的考绩制度…
- 2019-11-25 06:15:00
- 沈东方 转贴
- 1715
宋代苏洵在《嘉祐集》中提到:“夫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这是他总结中国古代察官治官之法得出的结论。
这里的“课”是指什么,是说古代官员必须接受培训、通过考试才能上岗吗?当然不是。“课”有盘查、考问的意思,考课,就是古代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的制度,也叫考绩或考校。我国古代的考绩制度最早据称产生于舜时。《尚书》说,当时实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即舜每三年考核一次各部落首领,经过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黜退昏愚的官员,拔擢贤明的官员。周代诸侯林立,统治者采取“巡狩”与“朝觐”相结合的形式对诸侯进行考绩。巡狩,是指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自上而下;朝觐,是指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述职,汇报自己的政绩,自下而上。这些做法较为简单,可以看作是考绩制度的雏形。到了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渐取代世卿世禄制度,皇帝任免官吏,考绩结果就是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当时最主要的考绩方法叫作“上计”。“计”是统计的簿册,所谓“上计”,具体说来就是将一年的赋税预算收入、人口增量等写在木券上,一分为二,皇帝和官吏各拿一份。到了年末,由皇帝亲自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优秀的升官,不合格的免职,甚至可能被收捕入狱。奖惩分明的考绩制度让官吏有较为明确的政绩目标,严格的惩罚也让某些庸官不敢再“混日子”。但是,由皇帝亲自对全国所有官吏考核,即便是不眠不休,也很难实现。于是,出现了逐级考课制度。汉代的考绩制度规定,丞相三公对郡国进行考课,郡国对属县进行考课。具体是这样实施的:郡国在每年年末派出一位郡丞,带上记载有当地户口、钱粮、土地等资料的簿册,去京城递交给丞相府和御史府,作为考核的参考资料。郡国对下级的考核也与此类似。除了逐级考课,考课公开也是汉代考绩制度的一大特点。《汉书·尹翁归传》记载,尹翁归担任太守时,他提拔官员“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在课吏大会上,主考官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被考人必须以政绩实情回答,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现在的公开答辩。实行考课公开,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使考核更准确。
中国古代对官吏的要求是“德才兼备”,这个听起来有些抽象的标准,要怎样进行考核呢?
唐代对所有官吏的考绩标准都作了具体规定,考课的基本内容是“四善”和“二十七最”。“四善”是对“德”的要求,分别是“德义存间,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才”的标准,即对不同官吏的政绩要求。把政治、经济、司法、军事和文化等官职分为二十七类,针对职位的区别订出不同的考课标准。四善二十七最的考核标准包含了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堪称中国考绩制度史最完备的法典。再看宋代。磨勘,是当时考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考课结果是官员升降的重要依据,为了防止申报不实,升降不当,须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的复验。简而言之,凡是有功或有政绩者,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考核,送交报批,才能得以升迁。后来逐渐形成文臣三年、武臣五年的磨勘制度。明代的考绩分文、武两个系统进行:文官的考绩由吏部考功司负责,主要有“考满”和“考察”两种;武官的考绩也称“军政”,由兵部负责。考满,是指在官员任职三年、六年、九年的阶段,进行考核,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依此来决定升降去留。考察,就是把所有官员统一进行一次考核,一般是六年一次。军政考选,五年一次,镇戍武官自下而上层层考察,最后由皇帝决定去留。明太祖朱元璋将官吏所受的礼遇和政绩直接联系起来。《明史·选举三》记载,在举行宴会的时候,“上等”官吏被赐座,可列席宴会;“中等”官吏可以参加宴会,但没有座位;而“下等”官吏只能等在外面,等宴会结束了再离开。这种做法妥当与否暂且不论,但明太祖奖优罚劣的态度却可见一斑。沿袭明代,清代的考绩也分“考察”和“考满”两种。此外,“四格八法”也是当时的考绩制度之一。四格包括:守、才、年、政;八法包括:贪、酷、不谨、浮躁、疲软、才力不及、年老、有疾。这个制度涵盖了官员为政操守、才能、态度及身体条件等方面,可操作性强;同时以严厉的标准对不达标官员进行处罚,从查问到降级调用,再到革去官职,较为系统周密。
考绩制度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纵观历代,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同点。从考绩周期来看,基本存在“常课”与“特课”两套并行的系统。除了“每年一考”、“三年一举”、“六年再考”、“九年通考”等固定周期的考绩外,还有灵活的、不定期的考绩。从考绩步骤来看,历朝基本上沿袭了“上计”制度,即以自下而上的申报为主、以自上而下的核实与监督为辅。从考绩结果来看,从秦朝的“最”与“殿”二选一,到汉朝“最”与“殿”之间分成了九级,考核“成绩单”日趋复杂。一代代考绩制度内含了中国古代的治理智慧。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官僚的恣意横行,打击了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并造就了一批廉洁奉公、励精图治的清官。古代的考绩制度对当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推进国家
- 2025年培训课程计划:审计/内控/合规(全年计划·收藏)
- “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与案例” (线上+线下) 培训通知
- 穿透式监管视角下的企业内控升级与风险管控实践-研修班培训通知
- AI驱动“审计人员四能四会胜任力提升与思维决策”(线上+线下)培训通知
- AI驱动采购全流程风险管理、审计实务课程-培训通知
- 拥抱AI:DeepSeek赋能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实务-培训通知
- 拥抱AI:DeepSeek赋能内审智能化转型与实践课程
- DeepSeek驱动下的内部审计创新与 价值重构(线上/线下)实务培训通知
- 公开课 / 内训课 / 网课-审计·内控·财税:实务课程计划清单
- 行政事业单位严肃财经纪律暨内部控制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通知
- 行政事业单位财经纪律教育与财会审计管理提质增效-培训班
- 高风险业务经营价值挖掘与风控实务(线上+线下)培训通知
- 【热门】新时期内审精英实务综合课
- 【最新】中/高级审计师 / CIA 考试培训课程
- 拥抱AI:DeepSeek赋能智能财务创新与实践课程
- 128561 【2025高级审计师/初级中级考试 // 正高/高审评审培训课程】
- 92670 【CIA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培训课程全集
- 84538 【课件】内部审计实务+案例·精讲
- 79692 【课件】注册制IPO审计全流程实务详解
- 79663 【课件】审计方案+报告+证据+审计能力建设+经济责任审计培训课程
- 79609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与审计实务】培训课程
- 79258 【课件】国有企业审计与内部控制
- 79090 【经济责任审计·准则解读】课程
- 78992 【绩效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培训课程
- 78794 【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培训课件
- 77369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培训课程
- 77218 【工程项目招投标风险管理与审计】培训课程
- 80949 《内部审计工作法》
- 80086 《企业内部审计全流程指南》
- 79960 《数字化审计实务指南》高效审计工具书
- 79503 《内控总监工作笔记》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法及案例解析
- 79488 《金融机构审计实务指南》
- 79131 《内部审计工作指南》+《增值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情景案例》《内部审计思维与沟通》《合规型内部审计》
- 78981 《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实务指南》
- 78863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手册》- 第3版
- 78769 《内审人员进阶之道 内部审计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
- 78752 《业内部控制架构设计实操手册》
- 78635 《财务审计实务指南》
- 78458 《房地产企业审计从入门到精通》模块分解+操作流程+案例解析
- 78125 《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全案》第三版
- 78045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操作指南 图解版》
- 78031 《舞弊审计实务指南》
- 77494 《企业内部控制全流程实操指南》